Friday, February 24, 2017

病了,應進食還是避食?



在生病時很多人會說應該要吃粥水來減低腸胃負擔,讓身體可以專注與細菌或病毒打仗。而西方習慣多會是為病人準備雞湯,雞湯雖然不算清淡但也算是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所以東西方的做法都大致都認為容易吸收的飲食可以舒緩病情,早日康復。這又有沒有科學根據呢?

受到感染時病徵離不開發燒、喉嚨痛和流鼻水,這些都是發炎相關的症狀,嚴重的系統性發炎更可導至足以致命的敗血症 (sepsis),所以說發炎的嚴重情度與病情掛勾並不為過。飲食中對感染發炎最大影響的養分是葡萄糖,被病毒感染後身體需要葡萄糖來適應和抵抗病毒發炎,所以補充營養是正確的做法。

但細菌感染就不同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發炎機制不同,飲食也會產生不同影響。細菌感染時會製造大量發炎因子和自由基,而攝取葡萄糖只會加劇這作用。相反地身體缺乏葡萄糖時會產生酮體 (ketone bodies) ,而酮體能減低細菌感染發炎所引致的氧化損傷,所以被細菌感染時適當地避開糖分攝取是有助病情的。


資料來源:Wang et al. (2016) Opposing Effects of Fasting Metabolism on Tissue Tolerance in Bacterial and Viral Inflammation. Cell. 166, 1512–152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