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6, 2018

對小孩來說,母親的聲音比火警警號有效



萬一發生火警時,千萬別以為警報聲一定會把孩子弄醒,5-12歲這個年紀雖然是懂得自救,但問題是他們睡得太死,對警報聲的抗性太高。

小孩子爆睡的能力非常強大,睡著以後即使在旁邊打麻將,抱著他們四處跑,甚至是為他們換衣服也不會弄醒。這是因為他們因為他們睡眠時間長,深層睡眠的時間也較多的關系。

睡得死一般來說不是一個問題,很多父母也很樂意有喘一口氣的時間,不過有一個特定情況卻有潛在危險,那就是火警警報響起的時候。

火警警號那高頻貫耳的魔音大家都應該領略過了,睡得再香想不被吵醒也難。不過這只是對成年人而言,對5-12歲的小孩來說卻是另一回事,正因他們睡得死對警報聲的抗性也比較高,就連尖銳的警報也拿他們沒辦法。

發生火警最危險的是在睡夢中被濃煙焗死,若小孩沒有醒來那就危險了。

那火警發生時要怎辦呢?這研究建議的方法是,是用母親的聲音來做警報號



這來自美國的研究以176位5-12歲的小孩為對像,測試了四種火警警報號對小孩的效果。四種警報號分別是:

一般的警報號

以母親的聲音為警報號,裡面有叫到小孩的名字

以母親的聲音為警報號,裡面的訊息包括「起床,離開房間!」

以母親的聲音為警報號,裡面有叫小孩名字和如何逃生

而結果是一般的警報號只弄醒了約一半的小孩,但只要是母親的聲音,無論那一種的效果都非常好,成功地弄醒了近九成的小孩。

至於逃生所需時間的差別更大,一般警號所需的時間平均是282秒。差不多五分鐘的時間,若真的有火警大概要涼了。。。但以母親聲音作為警號則只需要18-28秒來逃離房間,同樣地有沒有提到名字,有沒有教導如何逃生的差別也不大。

不過研究的結果還是有一個疑問的,到底孩子只是對自己母親的聲音比較敏感,還是其他人的聲音也有同樣的效果呢?若果知道的話就能設計出為孩子們度身定造的警報器,目前還得靠母親大人親自出動了。

Wednesday, October 31, 2018

多吃有機能預防癌症嗎?



有機食物沒有使用化學肥料、沒有使用農藥、也不含轉基因,向來給人健康安全的感覺。現在吃有機越來越普遍了,不少人覺得有機才是天然且「真正」的食物,味道更好和更具營養價值,對身體更有益。對他們來說吃有機也可以解決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包括過敏和腸胃問題等等。當然,還有抗癌。

吃有機是否真的有預防癌症的效果?美國醫學會雜志就有一篇新鮮出爐的文獻,探討吃有機能否預防癌症,這是首個探討這問題的研究。

這來自法國的研究包括了近七萬名參加者的數據,參加者以中年婦女為主。研究自09年到16年收集了非常廣泛的數據,最重要的當然是有機食物的種類和食用次數,然後由身高體重到年紀性別、到工作和教育程度、就連日照量和其他生活習慣也都包括了。

研究的結果是吃有機吃得最多的,癌症的風險的確有顯著下降,足足下降了25%。

不過重點來了,效果只限於非何傑金氏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 和停經後的乳癌,其他癌症的機率並沒有影響。



有機若和癌症有關, 問題大概出自殘餘農藥

如果你想看到轉基因會不會致癌,這研究要令你失望了,因為它的重點是放在殘餘農藥上。

研究是來自法國的,而跟據歐洲的食物殘餘農藥報告,一般食物有44% 能夠驗出一種或以上的殘餘農藥,而有機食物則只有6.5%能驗出來。也有觀察研究指主要吃有機的人士尿液所驗出的殘餘農藥的確要比一般人低。所以與其說這研究探討有機食物能否降低癌症,較准確的形容應該是長期食用帶有殘餘農藥的食物會不會帶來癌症。

不過這個研究對我們有多大啟示呢?

首先這只是一個觀察研究,無法證明有機 (或者是殘餘農藥) 和癌症之間的因果關系。

研究雖然已盡量排除其他因素,但最大問題是會吃有機的大都對健康特別注意,這群組也會做較多的運動,飲食較健康。當然他們的經濟也較好,因有機食物並不便宜,這些因素全都會減低癌症機率。

Friday, October 12, 2018

預防尿道炎請多喝水



相比起男性,女性因生理構造的關系較容易受尿道炎困擾,再加上尿道較短,令感染的機會較高。據估計約一半的女士們一生之中有過尿道感染,四分之一更是經常受到感染。

尿道炎並不是嚴重的毛病,但卻可以很折磨人,除了發炎外還可以有尿頻、排尿灼痛和疼痛等症狀,若缺乏適當治療更有機會演變成膀胱炎。

尿道炎發作的話,醫生一般是建議服用抗生素來控制。只不過你可能不知道, 我們吃下的抗生素有 15% 就是用於治療尿道炎。對於這些小毛病就服用抗生素有濫用的嫌疑,而這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因為要有效預防尿道炎並不困難,多喝點水就可以了。



這研究找來了140位常犯尿道炎的婦女為對像,探討增加喝水量能否減少尿道炎。我們都知道成年人每天應喝八杯水左右,而在實驗開始前她們她們的飲水量全都不太夠,每天只有四到六杯的分量。實驗為期一年,一半的參加者被要求增加喝水量,對她們的指示是在每次用餐前開始喝半公升的水,要在下一餐前喝完,目標是每天多喝1.5公升的水,這大約是每天六杯的分量。而另一半則不變來為作對照。



實驗的結果是喝水組達到每天喝12杯左右的分量,而對照組只有約6杯,而喝水組有效地將尿道感染率減低近半, 每次受感染的間隔也變長。



喝水預防尿道炎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水喝多了自然就多尿,多上幾趟廁所就等於為尿道清潔,把細菌掃出去之餘也清理掉細菌能用作能量的物質。所以若你喝水量低於標准的話, 多喝一點應有助預防尿道炎!

Friday, September 28, 2018

放個長假吧, 也許會救你一命



普通上班族每年要放三個星期假可能有點奢侈,但這來自芬蘭的研究顯示,放個長假會大大減低心血管病風險。

研究對像包括了一千二百多名中年男高層,坐得這位置說明了他們全都是典型的工作狂人,工時長休息少,還全部最少有一個心血管健康風險,例如是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或肥胖等等。

參加者們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接受健康生活建議和服食降血壓血脂藥物,另一組作為對照,在五年後統計發病率。

這一部分的研究顯示吃藥能夠將心血管病風險減少46%,這並沒有出人意表的地方,但在實驗過後在40年期間的追蹤期內,研究員也收集了參加者們的工作和休息時間,以及有沒有放假等之前未收集的數據,而出人意料的是每年放假日子竟與死亡率有關。

圖來自 https://www.escardio.org/The-ESC/Press-Office/Press-releases/Take-a-vacation-it-could-prolong-your-life


上述研究中每年放個長假(綠色)跟放短假(紅色)的累計死亡風險,可見每年放長假的死亡率較低。

如上圖所示,假期放得太少顯著地提升了死亡率,每年放假少於三周的男士,死亡率要高37%。這等於是說如果你工作繁重,即使生活習慣健康且接時服藥,還是會有一定的心血管病風險。

放個假有如此神效,按研究員的說法是能讓你輕松一下,將長期累積壓力釋放出來,等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回復。放假少的高管們工作時間長,休息時間也短,長期高壓的狀態才是病發率高的問題所在。健康的生活習慣無法彌補工作太過操勞的問題,而壓力大也會降低藥物的效用。

一年要放三個星期的假對很多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好好考慮如何減輕壓力了,要定期放松一下才能活得長久!

Thursday, September 6, 2018

這種病, 是美圖美出來的



自文明開始人類就從沒放棄過對美的追求,科技的追步為愛美的人們帶來了化妝和整容,但更逆天的是美圖秀秀,不費一分一毫,只需半秒就能成為俊男美女。

自從有這種方便的神器,我們身邊一些很喜歡自拍的朋友就更變本加厲,不分時候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自拍幾張放上朋友圈。你可以說他/她很自戀很造作,又或者是想吸引別人關注,但大概不會覺得是病態的表現。

但有些人自拍的挑剔程度是誇張到不能相信的,有各種濾鏡還不滿意,他們的自拍不能容許半點瑕疪,為了完全滿意的效果可以是拍了上百張甚至是幾百張,才能挑選出三數張合格的。



愛美不是病,但愛美到脫離現實就是了。最近美國醫學會期刊上有整容醫生們發表了一篇文章,說這現像是棈神病的一種,更將這種病命名為Snapchat dysmorphia。Snapchat 就是老外們常用的分享軟件,也有強大的美圖功能,所以大概可以翻譯成美圖身體畸形恐懼症。

美圖和各種濾鏡的威力我們都很熟悉,任何瑕疪都能完美地解決,所以只要少許功夫就能在微博抖音上變成俊男美女。美圖身體畸形恐懼症的成因就是美圖各種效果太好太強大了,將顏值硬生生提高到MAX。但照片上的顏值雖是好了,卻和現實有極大差距,非常打擊自信。結果就是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太過在意顏值所以透過美圖變本加厲,長久下去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面積,覺得本來的面目是畸形的不正常的,並且感到恐懼。



到這地步已不再是不安或缺乏自信的表現,而是脫離了現實再無法面對真正的自己,成為一個妥妥當當的精神病患。患者糾結的地方可以只是一個很小甚至只是自以為存在的缺陷,後果就是花大力氣想去創造完美的自己,甚至是生出了整容的念頭。

從前想整容是為了要更豐滿性感的嘴唇、大一點的眼睛、挺拔一點的鼻子之類,但現在想要自拍好看一點卻成為了想整容的原因。文章也提到在去年一個調查中有55%去求助整容醫生的個案就是出於這想法,他們更會在社交網絡上分享整容的過程結果和心得。當然整容手術對他們來說不是終極的解決方法,他們只會變本加厲的繼續下去。

所以美圖害死人啊,明明就是一個惡心的人,為甚麼要苦苦地將自己弄成俊男美女呢?(被拖走)

Saturday, August 25, 2018

奇葩的紅肉過敏



食物過敏是食物成分令免疫系統過份反應所出現症狀,我們常見會導致的食物包括奶類、蛋類和甲殼類海產,植物類有花生、大豆、小麥和堅果等。食物過敏五花八門,會導致過敏的食物當然是不限於此,再者各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你以為不會出事的食物如西瓜香蕉等也有人會過敏,但當中奇葩的要算是紅肉過敏。

奇葩之一:紅肉過敏症狀跟其他食物過敏不一樣

一般來說食物過敏是很容易辨認的,比如說海鮮過敏很快就會嘴唇紅腫或出紅疹,花生過敏會臉部紅腫,一般在食用後三數分鐘到幾十分鐘內就發作了,容易確定問題的來源。



但紅肉過敏奇葩的地方在於未必會即時發作,很可能在食用後三到六小時才出現症狀,一些症狀如腸胃不適和出疹雖和其他食物過敏類似,但也有其他比較非典型的症狀如心跳加快或呼吸加速,不一定能和紅肉過敏連系上,所以很多人連自己對紅肉過敏都未能發覺。

奇葩之二:紅肉過敏可提高心血管病風險

過敏是免疫系統出了毛病,對本應安全的成分起了免疫反應,所以醫學界有理論認為這會為身體帶來其他發炎相關病症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等。不過卻一直也沒有找到支持的證據,可是最近就有研究證實了紅肉過敏的確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紅肉過敏來自α-半乳糖這成分,它是紅肉裡面一個復合糖類。西方國家約有 1% 的人有紅肉過敏的問題,但多達 20% 人士有對 α-半乳糖的抗體但沒有任何過敏反應的病徵。而對 α-半乳糖的抗體和相關的免疫反應可導致血管裡面的粥樣斑堆積,可構成心血管病的風險。這研究找到了 118 名帶有抗體的病人,當中 26% 病人有紅肉過敏,他們血管裡面的堆積比沒有過敏反應的參加者多 30%,在 65 歲以上人士身上特別顯著。這些血栓的結構也較不穏定,更容易增加心血管病風險。這也是首個證實過敏可增加心血管病風險的研究。


沒有紅肉過敏病人 (左) 和有紅肉過敏病人 (右) 血管裡的粥樣斑堆積 (綠色的地方) 比較. 圖來自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nih-supported-researchers-find-link-between-allergen-red-meat-heart-disease


奇葩之三:紅肉過敏可源於蟲咬

過敏的成因難以確定,一直都被認為是體質的問題,但紅肉剛好也是少數找到肯定來源的一個,而這竟然是被蟲咬。

下圖這蟲子叫美洲鈍眼蜱 (Lone star tick) ,被它咬到可以激發紅肉過敏。這種蜱常見於美國東南部,在亞洲地區也有它的蹤跡。有文獻記載了美國有被這種蜱咬到後出現紅肉過敏的案例,在70名因原因不明的過敏反應入院的病人中,有六人帶對 α-半乳糖的抗體,而他們全都有被美洲鈍眼蜱咬過的經歷,所居住的地區也很常見。可幸他們戒掉紅肉後就不再出現過敏反應。


美洲鈍眼蜱

那是否被咬後就一輩子不能再吃紅肉了?這當然不是,只不過戒肉期還是挺長的,由十八個月到三年不等。但只要不要再被咬,就可以完全康復。

Saturday, August 11, 2018

哮喘病人要多攝取纖維素!



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過敏性的發炎疾病。病者的呼吸道會因發炎腫脹而變得狹窄,導致呼吸困難。要避免哮喘發作最佳的方法當然就是避開過敏源,但除此以外,富纖維素的健康飲食也有助控制病情。

纖維素是如何減輕哮喘症狀的?

很多人都知道多吸收纖維對腸胃健康有好處,但其實這效果並不限於消化系統,對舒緩過敏反應也有正面作用。在一個動物研究中小鼠被分成兩組,一組喂飼正常纖維含量飼料,另一組喂飼低纖維飼料。兩星期後研究員令兩組小鼠吸入能引致哮喘的過敏原,並檢查發炎份子濃度和氣管收縮程度等指標。結果顯示食用正常飼料那一組小鼠的哮喘症狀較為輕微。

為什麼食用纖維會有這樣的效果?蔬菜水果中的纖維是無法被人或小鼠消化的,這任務需交由腸胃細菌發酵來分解,而纖維在發酵後會產生短鏈脂肪酸。所以高纖維飲食會令血液中的短鏈脂肪酸濃度增加,而這些脂肪酸就是改變免疫系統生態和抑制過敏性發炎的關鍵。

研究發現短鏈脂肪酸能刺激骨髓制造更多的白血球來增強免疫力,但新生的白血球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並不會向引起過敏反應的方向發展,等於是減低了過敏的機率和嚴重性。當然,蔬果那豐富的維他命和抗氧化物對免疫系統也有效果。



不健康飲食會令症狀加劇

當然小鼠實驗的結果不一定能直接套在人類身上,人類飲食中最不健康的大概就是快餐了,既缺乏纖維營養價值也低,飽和脂肪也可引起發炎反應,近期就有研究探討多吃快餐和哮喘之間的關系,而結果也的確是會加劇發炎症狀。

文獻綜合了16個研究的結果,結果顯示在快餐中以漢堡飽與過敏病症的關連最為顯著,攝取量與哮喘風險成正比,也包括其他過敏性疾病像花粉熱,濕疹和牛皮癬等等。吃快餐顯著提高哮喘風險58%,嚴重程度也與吃快餐次數成正比。

每星期吃快餐次數與嚴重濕疹的風險成正比, 圖來自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resp.13339


這是觀察研究,不是太嚴謹的科學證據,對快餐的定義也相當的寛松。但另一研究顯示多吃蔬果和全谷物,注重纖維素攝取的飲食健康會令男士的哮喘機率降低30% ,女性降低20% ,所以健康飲食和哮喘之關的關系是很靠譜的。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健康的飲食有抗炎和抗氧化效果,會減少發炎因子減輕哮喘症狀。相反地不健康的飲食會激發發炎因子,令症狀加重!

Monday, August 6, 2018

一日一香橙, 黃斑病變遠離我




一日一蘋果, 醫生遠離我, 大家都聽得多了,現在可以推出一個新版本,那就是一日一香橙,黃斑病變遠離我。

老年性黃斑病變 (Macular degeneration) 是一種視網膜退化的病症,隨着年紀增長視網膜上的細胞會變得不健康,漸漸出現沈積物,令色素細胞發生病變做成視力喪失。黃斑病變的一大風險是年齡,在五十歲以上人士身上相當普遍,目前並沒有治癒方法。

這來自澳洲的研究收集近三千名50歲以上參加者的飲食和健康資料,並追踪他們15年,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探討飲食和生活習慣對的影響。結果顯示每天最少吃一個橙的參加者,在追踪期內患上黃斑病變的機率要低60%,即使是每週吃一個也有效果。
氧化作用和長期炎症被認為是黃斑病變的重要一環,而這研究是集中在黃酮類化合物身上,因為它們是蔬果所含有的抗氧化物。研究也有探討其他健康食物如茶、紅酒和蘋果,但只有橙才有顯著的功效。



Saturday, July 28, 2018

睡眠充足免疫力才好!

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睡得差除了影響精神,還會令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很多人通宵後容易發燒感冒,而這現像多被認為是缺乏睡眠令免疫力下降,容易讓病毒或細菌乘虛而入所致。免疫系統確有其生理時鐘,需要在睡眠時間休養生息。睡眠不足令免疫力下降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會增發炎因子,並降低好幾種免疫細胞的活性。 但睡眠對抵抗力有多重要?我們對兩者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並沒有太深入的認識,而這觀察研究就探討了睡眠和受感染機率之間的關系。

研究包括兩萬多名參加者,當中有13.6% 晚睡少於5小時,而相比起每晚睡7-8小時的群組,他們在過去30天內受感染的機會要高約82%,但只要睡夠6小時或以上免疫力就沒有明顯地下降。



當然這只是一個觀察研究,並不是直接的證據。而這小型研究以 164 名18-55 歲健康男女為對像,探討睡眠時間和對感冒病毒扺抗力之間的關系。實驗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數據收集,研究員以訪問或問卷方式來了解參者加的生活和健康習慣,而在第二部份開始前一星期參加者亦被要求佩戴電子手環來收集他們的睡眠數據。

第二部份就是真正的實驗了,參加者們被隔離在一間酒店內五天並接種感冒病毒,感冒的常見病症是鼻塞和流鼻水,研究員就是利用這兩點,以科學方法來定量並判定參加者有否中招。對鼻塞定量的方法是從鼻子滴進無害的顏料,若在 35 分鐘內顏料無法到逹喉嚨就被視為染病。至於鼻水嘛。。。實際上的做法就是量重,每天收集參加者新鮮包好的去量重,總重量超過十克為染病。

研究結果是在 124 名接種病毒的參加者中有48 名染病,若以每天 7 小時睡眠為標准,在排除了年齡體重等其他因素影響後,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 小時的中招機會要高4.5 倍,5-6 小時的也要高 4.2 倍。值得注意的是 6-7 小時的睡眠並沒有顯著增加風險,所以根據這研究若要避免睡眠不足而影響抵抗力,安全線也大概是每天最少要睡6 小時。

七天内平均睡眠时間與受感冒病毒感染的機率之間的關系。圖來自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31403/

當然睡眠質素對免疫力也很重要,這研究包括153名男女,在連續十四日內報告睡眠時間和效率 (確實在床上睡著的時間)。然後施以感冒病毒,並在五日內觀察發病率。

在睡眠時間方面的結果與上述研究的結果相若,但睡眠效率也顯著地和感冒風險成反比,效率低於92% 的話風險要比98%以上的高約5.5倍。

睡眠效率跟感冒機率成反比。 圖來自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414701
所以想要確保免疫力,睡得好睡得夠是非常重要的!



Wednesday, July 18, 2018

重症病人最好吸氧氣? 這是錯的.



在電視上每逢看見有人出意外或是病重入院,醫護人員第一件事總是給他/她吸氧氣。



人只要缺氧幾分鐘就會致死,所以要維持性命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確保氧氣充足。重症嘛,心肺功能可能已經變弱,給氧氣在邏輯上好像沒毛病。但在實際操作中氧氣可不是多多益善,隨便給很可能是在幫倒忙。

亂給氧氣反會增加死亡率

有充份的科學證據表示,隨便給氧氣會增加急性病人死亡風險。這文獻綜合了25個相關的隨機研究共一萬六千多名重症病人的數據,比較了保守地給氧氣和隨便給氧氣對病人存活存的影響。

結果顯示氧氣飽和度不能太高,平均的飽和度是96.4%,超過的話反而有害。隨便給氧氣顯著地增加死亡率21%,30天死亡率也增加了14%。故此研究團隊建議維持氧飽和度在 94-96%之間,過度供氧可能惡化病情,因為氧氣有助自由基生成,對組織和細胞做成氧化損傷。

病人氧氣飽和度過高和死亡率成正比. 圖來自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0479-3/fulltext



持續供氧對中風病人也沒有好處

即使是中風這種因腦血管受阻,令腦組織缺氧受損的病症,持續供氧也沒有好處。一直以來的理論是要避免缺氧做成傷害,那我就預防性地供氧,希望能減輕傷害。但真實操作中有用嗎?這研究就隨機地將8000名中風患者分成三組來探討供氧能否減少中風的後遺症,三組分別是:

持續供氧72小時

夜間供氧

不常規供氧

然後在七天和九十天後檢測神經功能和死亡率等指標。

中風病人持續供氧 (橙色) 和夜間供氧 (藍色) 的死亡率比較, 可見只在夜間供氧的死亡率較低. 圖來自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18819/


雖然供氧顯著地改善氧氣飽和度,但對於神經功能並沒有影響, 而死亡率方面的結果就如上圖顯示, 持續供氧的死亡率比只在夜間供氧要高。病人在晚上容易缺氧, 所以針對性地供氧的效果比較好。

所以結論就是不宜有事沒事也給氧氣, 只在有缺氧風險時才供氧才是正確的做法。

Saturday, July 7, 2018

為甚麼小孩的精力能如此充沛?



帶過小朋友的家長可能都想過這問題: 為甚麼孩子的精力如此充沛,可以整天跑來跑去玩一整天也不累, 若是一起跑的話先趴下的永遠是自己?小孩腿短,理論上跑相同距離的消耗應比成年人大,當然你先趴的部分原因是身體機能退化和和缺乏鍛煉,但理由不僅如此,因為你即使找個職業運動員來,堅持到最後的大概還是小孩。

這研究找來了12位平均十歲半的男孩,12位未經訓練的成年男士和13位專業的耐力運動員來做高強度運動,並記錄他們肌肉疲勞度和復原速度。結果顯示小孩的肌肉與專業運動員同樣不易疲勞,復原速度更要比運動員快。

小孩,普通成年人和專業運動員做高強度運動後心跳率回復比較。小孩心跳率復原的速度明顯較快。

在運動時為肌肉提供能量的機制有兩種,分別是有氧和無氧。首先使用的是有氧機制,但很快氧氣就會供不應求,被迫轉換到無氧機制。會令肌肉產生疲勞的是無氧提供的能量,因為會產生乳酸這個癈物,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出現疲勞。小孩子的肌肉發展未完成,能量主要由有氧機制提供,也不會產生太多乳酸,就連移除乳酸的速度也比較快,所以較不易疲勞。

小孩,普通成年人和專業耐力運動員的有氧能量比率比較。

所以小孩精力充沛是源自他們的肌肉還未發育完全的優勢,想要和他們比耐力是沒有可能的!

圖片及資料來源: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ys.2018.00387

Sunday, July 1, 2018

散步不算是運動,急步行才是




都市人生活繁忙,時間都用在加班上,要抽空做運動實在太難,所以不少人會以步行代替。步行是最方便的運動,每日只要三十分鐘左右就足夠,不過若你打算以步行來充當運動的話,你需要注意的是緩慢的散步步速是不夠的。

這來自英國的研究從94-08年以調查方式分析了五萬多名參加者的數據,按照步速分成緩慢,普通和快速三組。快速大約是每小時5-7公里,但這更視乎個人體能,最好的指標是稍稍有流汗和氣喘的速度。

在排除了年齡、性別、體重和體能等其他因素後,若與緩慢步行組相比,普通速度組的死亡率要低20%,而快速組要低24% 。性別和體重指數對步行所帶來的好處並沒有影響,而60歲以上參加者的身上更是顯著,普通速度能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46%,急步行更降低53%
所以散步不能當作運動,最少是能夠令心率上升的速度才算是足以改善健康的運動。

Sunday, June 24, 2018

幼兒吞下了鈕扣電池怎麼辦? 喝蜜糖!




這些鈕扣型電池是手表和計算機中常用的,因為細小又閃閃發亮,幼兒有機會貪玩吞下去,據統計在美國每年就有二千五百多宗小孩吞下電池的事故。即使沒有哽著,吞下去的後果是可以挺嚴重的,因為電池在接觸唾液後會漏出具腐蝕性的電池水,若不及時取出,在兩個小時內就會灼傷長道和胃壁。但從發現到送到醫院,再到醫護人員協助前需要一段時間,萬一不幸吞下在等待時可以怎辦?答案是喝蜜糖。

電池水是強鹼性的,所以可以用酸性飲料來中和。研究比較比較了家居常見的飲料對防止電池化學灼傷的效果,飲料包括果汁、運動飲料、蜜糖和汽水等。結果發現效果最好的是醫治十二指腸潰瘍的藥物硫糖鋁 (Carafate),而蜜糖的效果也相當不錯,至於果汁則只是局部有效。

研究模擬吞下電池後,不同飲料對食道的保護作用。左:生理鹽水為對照,中:蜜糖,右:硫糖鋁。 


蜜糖味道好容易吞服,其粘性也有助保護食道組織。研究的建議是在去到醫院前定時餵蜜糖,研究中是每十分鐘餵十毫升,但這研究的結果並不足以判斷最佳的間隔和份量。
其實檸檬汁也可以的,但檸檬汁太酸了小孩不喜歡喝,所以蜜糖是更好的代替品。

圖片及資料來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lary.27312

Saturday, May 19, 2018

想要記住夢境?你可以考慮多攝取维他命B6



人每晚平均要做3-8個夢,這意味著一生裡約花6年在夢中。做夢其實有點像看電影挺有趣的,有時候甚至可以憑意志影響夢境走向,就像是在游戲中控制角色行動一般。做夢有時候更能夠幫助你解決日思夜想的難題,例如諾貝爾得奬者諾伊就是在夢中想通了神經傳遞物質的實驗,而從事創作行業的人士也經常將夢當作靈感來源。

做夢雖好卻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醒來後數分鐘內就全都忘掉了。覺得這樣太可惜太浪費?想要盡量記住夢境的情節?最好的方法就是將紙筆放在床頭,好讓自己能在第一時間記錄下來。除此以外還可以考慮服用維他命B6,助你記住夢境。

這個隨機雙盲研究以一百名平均為27.6歲的參加者為對像,他們連續5天在上床休息前服用240克維他命B6。他們被研究員要求盡可能詳細地將夢境記錄下來,包括做夢次數和記得住的內容。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B6能大大提高對夢境記憶度達三分之二,但不會影響睡眠質素,而參加者的評價是夢越來越清晰和容易記住。

其實早在七十年代就有學者認為B6與夢境記憶有關,若缺乏B6會容易忘記夢的細節,所以補充B6可能有幫助。不過在上述研究所采用的是高量的B6, 而目前的建議攝取量只是每日稍多於一毫克.

食物掉在地上多久還能吃?



這研究本著不浪費食物的原則,測試了不同食物掉在地上後會沾上多少細菌。測試內容包括:


  • 四種食物:面包,塗了黃油的面包,橡皮糖和西瓜。(下圖從上到下)
  • 四種地面材質:瓷磚,不鏽鋼,木版地和地毯。(下圖從左到右)
  • 不同時間:少於一秒,五秒,三十秒和三百秒。

所有狀況重復二十次試驗,結果如下。


圖來自: http://aem.asm.org/content/early/2016/08/15/AEM.01838-16.full.pdf


結果顯示沾上細菌最決定性的因素是食物的水份含量。像西瓜這樣水份比重高的食物容易沾上細菌,一掉下去就沾滿了,而橡皮糖這類比較乾爽的則不容易沾上。

至於時間方面,與地面接觸時間與細菌數目有關,但並不是主要因素。水份含量較少的面包掉在地上一秒左右大概還是安全的,但五秒後可以沾上的細菌已差不多全都上去了。至於水份含量極低的橡皮糖,在地上躺很久也不易沾上細菌。

很多人覺得地毯容易藏污納垢細菌會比較多,但有點出乎意料地是最不易沾上細菌的材質,研究員相信是表面不平,與食物接觸的表面面積較小有關。

最後,雖然食物掉在地上會沾上細菌,但其實絶大部份都是無害,會危害人體的機會不大。只要能過心理關口,大概還是可以吃的!

Sunday, May 6, 2018

除了影響健康,肥胖也會殺掉味蕾



好吃之士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呢?在大吃特吃體重日漸增加的同時開始覺得一向喜歡的食物好像變淡了沒以前那麼好吃,調味料在不知不覺中越用越多,口味變得越來越濃,這才驚覺自己的味覺好像變遲鈍了。

味覺退化與肥胖有關?是的,在醫學界不乏由於肥胖令味覺退化影響食物選擇的例子,變胖後不由自主地選擇更甜更油膩更高熱量的食物,結果就是越來越胖。

肥胖為甚麼會令味覺遲鈍?最近的研究指這是慢性發炎的禍。在這實驗中小鼠們被分成兩組,一組食用正常飲食,另一組食用高脂飲食,為期八周。在實驗完結後,肥胖小鼠發現味蕾的數目減少了近四分之一。

喂飼普通飼料 (左) 和高脂飼料 (右) 對小鼠味蕾數目的影響, 染紅的地方就是味蕾. 食用高脂飲食的小鼠味蕾分佈明顯較少。


研究指味蕾變少的原因是一個叫做 TNF-alpha 的發炎因子,肥胖小鼠舌頭上感味區域有較多。味蕾細胞大概只有幾個星期的壽命,而發炎因子會影響新陳代謝的過程,令味蕾的生長跟不上消耗,若將 TNF-alpha 直接注射到正常體重小鼠的舌頭上也有同樣效果。

研究員也准備了缺乏制造 TNF-alpha 能力的小鼠,而這些小鼠即使肥胖也沒有味蕾的損失,所以明顯是發炎因子所引致的問題。

喂飼普通飼料的普通小鼠 (左) 和高脂飼料但缺乏 TNF-alpha 制造能力小鼠 (右) 對味蕾數目的影響,兩者沒有顯著分別, 表示味蕾消失是 TNF-alpha 的原故。


即使你因肥胖而味覺減弱了也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是可以逆轉的,只要減肥成功減少發炎因子,味蕾的新陳代謝便會回復正常, 味覺就會回來了!


圖片及資料來源: http://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2001959

Saturday, April 28, 2018

膝蓋痛?你可能只要需要多運動



這個隨機雙盲研究以100位有中度至嚴重膝關節炎患者為對像,他們全都附合換膝關節手術的資格。然後病人們隨機被分成兩組,一組是做手術然後做12個月的復康療程,另一組是不做手術,只進行12個月的復康療程。復康療程包括運動、飲食指引、保健教育等等。結果統計的項目包括疼痛、生活質素和症狀嚴重程度等等。

在改善疼痛和功能方面當然是換關節加復康的效果較好 (見下圖),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只接受復康療程之後也有不錯的臨床效果,重大副作用如深層靜脈血栓也較少,而在接受復康療程後,只有 26% 的病人在一年內進行手術。換言之就是狀況轉好了,改善程度足以不用挨刀。


在另一個來自丹麥的研究中,包括了近一萬名膝或臗關節炎患者的數據,顯示每星期運動兩次,為期六周共12次一小時的運動。對改善疼痛和活動能力都有不錯的臨床效果,亦能減少止痛藥的使用。

多運動無論是對髖關節和膝關節都有好處, 能改善生活質素 (左) 和降低疼痛度 (右).


關節炎患者最初做運動時可能會感到疼痛,但這是身體的正常反應,只是表示身體還未適應而不是關節受到傷害,熟習運動以後疼痛就會漸漸減少了。

Friday, April 13, 2018

電子烟真的比較健康嗎?



傳統的香煙是點燃煙草來釋放尼古丁, 相比下電子煙缺乏了焦油和其他燃燒時產生的致癌物質,所以被不少人認為是無害版的吸煙,用來戒煙甚至是索性代替。但最近的研究顯示,電子煙雖是避開了致癌物質,但也有自己的問題。近期的一個研究檢測了56個電子煙,發現噴霧中含有超出安全標准的重金屬,包括鉛,鉻,錳和鎳等等,濃度可能危害健康,對各個器官有不良影響。

電子煙有那些問題?

我們先看一下電子煙的原理,電子煙有三個主要部分, 電池, 噴霧器和吸入器。



電子煙使用的是含有尼古丁的煙液, 裡面也可以添加其他味道. 煙液被噴霧器加熱成煙霧狀, 再被使用者吸進肺部。

研究結果指煙液基本上雖不含金屬,但在加熱霧化後含量大增。所以問題大概出現在噴霧器的加熱過程上。加熱線圈多是使用鎳合金制造,亦會含有少量鉻和其他原素,是最明顯的污染來源。研究也在使用者的唾液和尿液中檢測到與煙霧濃度相符的鉻和鎳,所以對使用者的風險是肯定的。

煙液的成分也未必安全

煙液裡面有兩個最常使用成分,丙二醇 (propylene glycol) 和植物甘油 (vegetable glycerin)。這兩個成分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無害的,但在試管實驗中卻會大大抑制細胞生長。而另外兩種常用的增味劑香草醛和肉桂醛的抑制效果更為嚴重。

增味劑也是可以引發炎症反應的,在另一試管實驗中增味劑和其他化學物質可刺激免疫系統,引起自由基反應。當然上述這兩個都只是試管實驗,尚未在人體證實,用毒性來形容這些成分可能言過其實,但最低限度不應被視為安全無害。

Thursday, March 29, 2018

阿茲海默症其實是慢性發炎病症?



阿茲海默症又稱老人失智症,一直被認為是腦部退化所引致, 主要病理特徵是神經細胞出現 β-澱粉樣蛋白斑堆積,導至神經元大量減少。但 β-澱粉樣蛋白到底是病症的起因還是後來的結果,至今仍未有定案。

目前阿茲海默症無法治愈, 甚至連可以減輕症狀的藥物也欠缺. 自發現澱粉樣斑塊至今己有百年,但針對性的藥物開發卻一直在失敗,藥物可以去到監管審核的數目是所有疾病的倒數第一,在02-12年期間共有四百多個臨床試驗,成功率是可憐的 0.4%,也是倒數第一。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神經元大量減少, 腦部出現萎縮.


阿茲海默症其實是慢性發炎病症?

這樣高的失敗率也就引起了部份研究員對澱粉樣斑塊理論的懷疑,它雖然是主要特徵,但卻不一定是病變的重要一環。而你若忽略這一點的話,阿茲海默症的其他症狀其實可算是一種自身性免疫病症或是慢性發炎病症,腦部的免疫細胞殺死病變的神經元細胞令腦部萎縮,大大影響記憶和認知能力。所以最新的理論就是阿茲海默症就是慢性發炎病症,當然這看法仍未受廣泛接受, 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


與發炎病症相似的地方

肥胖與糖尿病這個慢性發炎疾病均是阿茲海默症的重大風險, 兩者均有胰島素抗性的問題,那會不會是胰島素抗性問題影響到腦部所引起的? 一直以來腦部並不被認為是受胰島素影響的器官,但最近已找到相關的機制。胰島素在腦部也有調節的作用, 包括學習和記憶能力,若出現問題可引到記憶力下降。而在動物實驗中用糖尿病藥來治阿茲海默症有不錯的效果,這足以證明, 阿茲海默症與糖尿病在病理上有相似的地方。

另一個證據就是非類固醇抗炎藥能減輕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症狀,當然阿茲海默症到底是否發炎疾病仍需更多的研究來證實,但對它的觀念可能是時候改變了。

Saturday, March 17, 2018

自救的極致 – 心臟病發, 而最近的醫院在160公里外


發生緊急事故我們都知道要打電話叫求救,但若果你遠在偏遠小村心臟病發呢?救援趕到也要幾個小時。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44歲的男護士,位於澳洲西北部的一個小鎮 Coral Bay,最近的大城市是柏斯,相距1200公里。在事發時這位男護士在當值,他突然感到頭暈,然後胸口劇痛。他的專業知識告訴他,這是心臟病發的徵兆。



但他是獨自當值,最近的醫院也在150公里外,救援是來不及的。
他第一時間是為自己讀心電圖,再電郵到緊急健康中心去。西澳地廣人稀,這個緊急中心就是專為這類事故而設的。
中心的醫生們收到心電圖後,確定是血栓鬆脫後跑到右心臟動脈那邊,心臟因血液受阻所以心律不整,血壓急升心跳加速。
50分鐘後男護再跑一次心電圖,這次是更為嚴重,隨時有生命危險。
這似乎是必死無疑的困局,沒有醫生在場,救援來不及,即使僥倖生存心臟肌肉也會變得衰弱,隨時也有心臟衰竭的可能。
男護士只能咬緊牙關自救了,方法就是用盡辦法嘗試自行將血栓溶掉。他先是咬碎亞士匹靈服用,然後替自己插管子進行靜脈注射,使用一堆心臟病的第一線藥物。這些都是抗血凝藥物。用藥後再替自己接上除顫器,準備好腎上腺素隨時急救。當然這是死馬當活馬醫的做法,但在缺乏協助時也只能這樣做。
故事的最後是在用藥後徵狀有所紓緩,亦幸運地沒有副作用,順利挺到救援來臨,被直升機送到柏斯的醫院去接受醫療,兩日後康復出院了。
故事的主角是幸運的,他有足夠的醫療知識,又剛好有藥物和器材自救,但他那種果斷和決心是值得學習的。這個案最近在新英倫醫學期刊上發表

喝飲料如何避免會蛀牙?




喝飲料會蛀牙的原因一是飲料本身帶有酸性,二是飲料的糖分被細菌分解後成為酸性腐蝕牙齒。最近就有研究找來了600名參加者,其中一半有嚴重蛀牙問題,研究統計了參加者們進食的時間和頻率,以及喝飲料的習慣來探討喝飲料的習慣如何影響蛀牙機率。

結果顯示每天喝酸性飲料兩次蛀牙的機率要高11倍,以在正餐之間喝的最為嚴重,但若是在用餐時喝的話風險可減半。這結果在意料之中,但出人意表的是無糖汽水、水果茶甚至是果汁味的藥物也在可蛀牙的名單之上。這是因為水果味的添加劑大大增加了飲品的酸性度,而無糖汽水會蛀牙是因為它本身是酸性,這兩點是被很多人忽略的。


所以想避免蛀牙,應避免在正餐之間喝飲料,喝的時候最好是減低與牙齒接觸的時間。若按此不負責任地開腦洞,用吸管避過牙齒喝下去可能是最好的方法?當然,最佳辦法還是少喝為妙。

Monday, March 12, 2018

A2 奶真是牛奶不耐受救星嗎?



現在A2牛奶可算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奶品了,它聲稱比較不會引起不適, 腸胃對 A2 牛奶的接受程度遠超一般牛奶.

A2 奶跟一般牛奶有甚麼分別?

β酪蛋白 (β-casein) 是牛奶裡面含量最高的蛋白,當中A1 和 A2 是最常見的兩種。一般的牛奶 A1 跟 A2 酪蛋白也有, 而 A2 牛奶就只含有 A2 酪蛋白。A1 和 A2 之間就只有一個氨基酸的分別,這微小的分別在於消化 A1 酪蛋白時會產生一個叫 BCM-7 的分子,但 A2 酪蛋白並不會產生,而這 BCM-7 就經常被形容為牛奶裡面的萬惡之源。



A1 和 A2 酪蛋白就是一個氨基酸的分別, A1 是組氨酸 (Histidine), A2是脯氨酸 (Proline).
為什麼 BCM-7 可能對人體有害或引起不適?關於 BCM-7 有害的理論主要是它是一個類鴉片肽 (Opioid Protein),可能會影響神經細胞,另一方面 BCM-7 也可能引起發炎和不必要的免疫反應。 BCM-7有害論最先是由紐西蘭科學家 Bob Elliott 和 Corran McLachlan 提出的,他們指A1 β酪蛋白和消化所產生的 BCM-7 有機會做成第一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問題。然後 McLachlan 就跑去和新西蘭的牛奶公司合作,創辦了A2 公司。自此有有好幾個動物研究顯示A1 β酪蛋白/BCM-7 可能和一系列病症有關,除一型糖尿病和心臟病還有自閉症、精神分裂和腸胃不適等,一時之間 A1 酪蛋白仿似是一切疾病的源頭。


A1 β酪蛋白真的對人有害?

但在09年,這些 A1 β酪蛋白可引發不同病症的研究被歐洲食物安全委員會的報告駁斥了,報告在審核這些研究後駁斥了絕大部分的結果,理由是這些動物實驗中的 BCM-7 都並非口服,只有是注射進血管什至是腦部才有害。而另一更大規模更完善的動物研究也顯示喂飼A1 β酪蛋白和A2 β酪蛋白並不影響糖尿病的風險。在人體研究方面就更加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相關的都只是一些觀察研究指A1 β酪蛋白可能與某些病症有關,並非直接的證據, 若算上人均消耗差別的話關聯就更弱。而最大的問題是,指 A1 β酪蛋白可引起病症的研究基本上都是 A2 公司贊助的。



A2 公司見此路不通就改變了研究方向,主攻腸胃不適。論調演變成除乳糖外,A1酪蛋白/BCM-7 也會引發類似乳糖的不耐受症狀,而它也的確找到一些較為充分的科學證據。例如這16年的小型雙盲研究就以45名自稱喝牛奶會不適的漢族人為對象,每天飲用250毫升的普通牛奶或A2牛奶兩次,結果顯示一般牛奶比 A2 牛奶較容易導致腸胃不適。而隨後一個有600名參加者的較大型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

A2 故事的疑點

到這裡你也可能看到 A2 公司的套路了,產品生產出來就得給它找賣點,大的問題找不到就挑小的,而它也的確暫時在腸胃不耐受的問題上找到站得住腳的地方,但仍然有幾個疑點有待解決:

腹脹和腸胃不適都是挺主觀的,但研究並沒有就其定義, 也沒有提供客觀的量度標准。
A1β酪蛋白和 BCM-7 對不耐受仍然是停留在理論上,證據也只有間接的,目前尚未有任何研究直接探討過 A1 β酪蛋白對人體腸胃的影響和相關機制。
BCM-7 並非牛奶的專利,人奶也是含有 BCM-7的
目前仍未有用鮮奶以外的材料做過研究,仍如芝士。芝士等於是不含乳糖的固體牛奶,沒有乳糖不耐受的問題,理論上比牛奶更為適合來進行實驗。不過 A2 公司最近已宣佈會考慮造芝士了, 真的話我很期待這方面的研究結果。

那 A2 牛奶到底值不值得?

這仍然是一個非常爭議性的題目, 到底A2會顛覆傳統奶業還只是借科研之名促銷, 仍有待更多的研究結果. 不過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你能喝一般牛奶的話,A2 幫不到你。
你肯定有乳糖不耐受的話,A2 也幫不到你。
乳糖以外的不耐受問題, A2 才有可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