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8, 2017

您的腦袋需要充足的維他命 B1!


維他命 B1 也稱硫胺素 (Thiamine),腦部需要它才能從葡萄糖取得能量,維他命 B1同時也是神經元製造傳訊物質的必需材料。正因如此,維他命 B1可算是飲食中與腦退化相關最大的養份,缺乏維他命 B1 與腦退化有關,徵狀包括記憶障礙和 Tau 蛋白形成,很多阿海茲默症病人和初期認知下降患者都有缺乏維他命 B1的跡象。

含最多維他命 B1 的食物是魚油,然後是豬肉,種子和堅果類食物的含量也不錯。很多人在選擇食物時會避開麩質 (Gluten)所以不吃穀物,錯失了一大B1的來源,所以他們需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他命B1


資料來源:Gibson et al (2016) Vitamin B1 (thiamine) and dementia. Ann. N.Y. Acad. Sci., 1367: 21–30.

Friday, February 24, 2017

乳化劑其實有礙腸道健康?



乳化劑能給予食物幼滑的口感,是面包和雪糕等食物中常用的添加劑。它的安全性向來沒有太大質疑,美國 FDA 將它列為一般使用是安全無虞的類別,但有動物研究指乳化劑能導致輕微腸道發炎以及增加肥胖風險,即使是少量也有此效果。

乳化劑的功用是將水和油均勻地混合在一起,而這特性被發現會令腸胃壁的黏膜變薄。黏膜能將細菌及有害物質隔絶在外,黏膜變薄會令細菌和其他毒素較易通過小腸的表皮細胞,令腸道容易發炎。研究中所使用的是兩種常用的乳化劑羧甲基纖維素 (carboxymethylcellulose) 和聚山梨醇酯 (polysorbate-80),使用的劑量大約是人類日常飲食中攝取的劑量。在食用乳化劑後小鼠糞便中含有較多的細菌毒素脂多醣體 (lipopolysaccharide) 和鞭毛蛋白 (Flagalin),這兩種毒素會刺激免疫系統引起發炎,令小鼠患上輕度腸道發炎性疾病和代謝相關病症。長期腸道發炎亦會改變腸道細菌構成,令腸道健康變差。

當然這只是個小鼠實驗,類似結果尚未在人體中證實。另一方面這研究只使用人工乳化劑,並未有測試天然乳化劑如蛋黃和蜜糖。但若你常常有腸道發炎的問題,試試避開含有乳化劑的食物可能會是個好選擇。


資料來源:Chassaing et al (2015) Dietary emulsifiers impact the mouse gut microbiota promoting colit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Nature 519, 92–96.

孕婦應避免常吃甘草



甘草 (Liquorice) 是中藥常用到的藥材,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效用。甘草雖好但孕婦卻不宜吃得太多,因為甘草所含的甘草甜素 (Glycyrrhizin) 可能會對胎兒發展帶來風險。

甘草甜素是甘草中的天然甜味劑,這成份能抑制負責分解皮質醇 (Cortisol) 的酶,間接增加皮質醇的效用。在孕婦體內高量的皮質醇會對胎兒構成危險,因為會升高血壓並令胎兒容易早產,而近期更有研究指甘草甜素會為胎兒發展帶來風險。

甘草糖在北歐國家很受歡迎,很容易就成為甘草甜素的主要來源,正因對胎兒的潛在危險芬蘭自 16 1 月起已不建議孕婦攝取甘草。這個來自芬蘭的研究比較了近 400 名小孩的認知推理能力,以及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甘草攝取量。結果發現若母親的甘草甜素攝取量較高的話 (每週多於500 毫克),小孩在記憶力方面的測試較弱,也較容易有注意力不足過動 (ADHD) 方面的問題。

那孕婦可否服用含有甘草的中藥?甘草裏面約含有 6-15% 的甘草甜素,目前並沒有安全攝取量,但間中少量攝取是不會對胎兒構成危險的,除非需要長期或大量服用,否則大可放心。


資料來源:Räikkönen et al (2017) Maternal licorice consump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ubertal, cognitive and psychiatric outcomes in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DOI:10.1093/aje/kww172

病了,應進食還是避食?



在生病時很多人會說應該要吃粥水來減低腸胃負擔,讓身體可以專注與細菌或病毒打仗。而西方習慣多會是為病人準備雞湯,雞湯雖然不算清淡但也算是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所以東西方的做法都大致都認為容易吸收的飲食可以舒緩病情,早日康復。這又有沒有科學根據呢?

受到感染時病徵離不開發燒、喉嚨痛和流鼻水,這些都是發炎相關的症狀,嚴重的系統性發炎更可導至足以致命的敗血症 (sepsis),所以說發炎的嚴重情度與病情掛勾並不為過。飲食中對感染發炎最大影響的養分是葡萄糖,被病毒感染後身體需要葡萄糖來適應和抵抗病毒發炎,所以補充營養是正確的做法。

但細菌感染就不同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發炎機制不同,飲食也會產生不同影響。細菌感染時會製造大量發炎因子和自由基,而攝取葡萄糖只會加劇這作用。相反地身體缺乏葡萄糖時會產生酮體 (ketone bodies) ,而酮體能減低細菌感染發炎所引致的氧化損傷,所以被細菌感染時適當地避開糖分攝取是有助病情的。


資料來源:Wang et al. (2016) Opposing Effects of Fasting Metabolism on Tissue Tolerance in Bacterial and Viral Inflammation. Cell. 166, 1512–1525.

香口膠止嘔效果比藥物更出色!


無論是任何原因,作嘔作悶是非常難受的。若想止嘔嚼香口膠可能是最方便見效快的方法之一。嚼香口膠能夠刺激腦部和迷走神經與進食相關的機制,等於是在欺騙身體現正進食並啟動腸胃功能,這樣可以減低噁心感。醫學研究也開始利用香口膠來為病人止嘔,其效果甚至比藥物更出色。
據估計手術麻醉後有約 1/3 人會出現噁心和嘔吐的症狀,症狀可維持數天。因為嘔吐有令傷口爆開的危險,所以止嘔是有必要的。有研究將 94 名手術後的女士分成兩組,一組在感到噁心時提供白箭薄荷香口膠,另一組提供止嘔藥物Ondansetron。香口膠組中有 12 位最終使用香口膠,當中9位表示在 10 分鐘之內消除噁心感。而藥物組當中有 13 位出現症狀並接受藥物,但只有 5 名病人表示消除噁心感 (註一)
另一來自韓國的研究則是探討香口膠能否減低腸道清潔劑所引起的不適。結腸鏡檢查前需要服用大量的腸道清潔劑來整備腸道,這很容易會引起嘔心和腸胃不適,過程絶不好受。研究是在病人出現不適時讓他們嚼無糖香口膠,結果顯示這能顯著減少病人嘔心症狀和腸胃不適程度,病人喝下清潔劑的需時也較短 (註二)。所以在作嘔作悶時香口膠會是個好幫手!


註一:Darvall et al (2017) Chewing gum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r J Anaesth 118(1):83-89.


註二:Lee et al (2016) Effects of gum chewing on abdominal discomfort, nausea, vomiting and intake adherence to polyethylene glycol solution of patients in colonoscopy preparation. J Clin Nurs 35(3-4) 518-525.

Thursday, February 23, 2017

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正名了!



慢性疲勞症候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正如其名,會令患者感到非常疲倦,影響日常生活,估計全球有約 2.6% 的人受此病症影響。但由於長期未能找到病因,即使全身檢查也找不出任何生理問題,故此很多醫生認為這並非真正的病症,只是病人的心理作用。現在科研人員很可能找到病因,能夠為此症正名了。


與病症相關的是一個叫 TRPM3 的受體,它負責將鈣運送進細胞。研究發現很多時候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免疫細胞上的TRPM3有基因異變,令鈣無法被運到細胞裏面,令細胞功能受阻才令人感到疲累。

資料來源:Nguyen et al (2017)  Impaired calcium mobilization in natural killer cells from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3 ion channels. Clin Exp Immunol 187(2):284-293.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7

深呼吸有助心血管健康!



深呼吸通常是用來放鬆又或是保持鎮定,但除此以外還可以有健康效果。一個小型研究中指若將呼吸放慢一半,亦即是以每分鐘 6 次的頻率呼吸有益心血管健康。這頻率的呼吸在健康人士和心臟衰竭患者身上均能抑制交感神經活動,能減慢心跳和幫助血管擴張,並有改善壓力反射敏感度 (Baroreflex sensitivity) 的作用。


資料來源:Critchley et al (2015) Slow Breathing and Hypoxic Challenge: Cardiorespiratory Consequences and Their Central Neural Substrates. PLoS ONE 10(5): e0127082

Monday, February 13, 2017

跑步其實對膝頭好!



很多人認為跑步會傷膝,但這很可能只是錯誤的認知,一個來自美國的研究指其實跑步跟其他運動一樣,對關節健康包括膝蓋是有好處的。

這研究以六名膝蓋健康的跑步人士為對象,先後進行 30 分鐘跑步或坐下 30 分鐘,然後抽取血液和關節液化驗。結果顥示跑步有助補充關節裏面的關節液,同時減低關節液裏面的發炎因子。關節問題多是慢性輕度發炎所致,所以跑步只要得宜是對膝蓋健康只會有好處。


那為甚麽跑步會給人傷膝的印象?跑步引致受傷的確很普遍,很多時候會在初學者身上發生。這多數是因為姿勢不對,又或是在剛開始時跑步時間太長對膝頭負擔太重所致。只要偱序漸進讓身體適應過來,跑步其實是很安全的運動。

資料來源:  Hyldahl  et al (2016) Running decreases knee intra-articular cytokine and 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concentrations: a pilot study. Eur J Appl Physoil 116(11-12):2305-2314.

Tuesday, February 7, 2017

60 歲以上人士, 血壓150 mmHg 以上才需用藥控制


原有的建議是收縮壓 140 mmHg 以上需要以藥物來控制血壓,現在美國內科醫生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和美國家庭醫生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將建議更改,除非是有中風或心臟病病史,否則身體健康的六十歲以上人仕收縮壓 150 mmHg 以上才需要藥物才控制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