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疾病源於不幸嗎?
很多人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姨婆每天兩包煙一支酒,可是八十多還是活得好好。但那個可憐的表叔,不煙不酒每天還跑步鍛練,四十多就不幸患癌去世了。
表叔的運氣的確有點差,很多時候這些天悼英才式的疾病我們只能歸咎於命不好,而命不好比較科學的說法就是:基因問題。
基因異變與疾病
基因異變可分先天和後天兩種,兩種都可以引發疾病。人體雖有各種防範機制,但在數十兆個細胞這龐大的數量面前,再精密的機制也難免會出錯。以癌症為例,基因異變可以將大大增加癌變機率,一般人可以無風無險活過大半輩子,但基因毛病可以令你四十多就成為了高風險群組。生活習慣是可以控制的,因吸煙酗酒而患癌可算是自找,但基因是人力無法改變的,這就是所謂的”運氣差”了。
既然疾病由天定,若我的基因是命中注定是要早死,那即使生活規律健康效果也相當有限。那我豈不是應該看開一點,不理健康及時行樂便好?
在眾多基因異變當中單核苷酸多態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是最普遍的一個,簡單來說就是基因的編碼打錯字錯了一個字節。一般來說不會構成任何問題,但也有不少有名的致病例子,例如是乳腺癌基因 BRCA 的異變會令風險大增,不少類似異變和疾病之間的關系也有詳細記錄。要知道是否帶有異變當然要做基因測試,而這個目前為止最大型的研究就綜合了過去20年的數據,探討這些基因異變是否真的能准確預測各種疾病。
基因和生活習慣,那個的比重更大?
那到底是疾病由天定,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救你一命呢?研究結果顯示有些病症的確是基因問題比重較大的,例如克隆氏症和乳糜瀉這些腸道毛病,還有眼睛的黃斑病變,基因檢查能預測到四到五成。
可是除了這幾個少數例外,在大部份其他疾病包括癌症和腦退化症中,基因毛病只占 5-10% 成因。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基因問題不能代表你的命運,單憑檢測基因是無法准確判斷你會否患病的。
另一個基因不等於命運的好例子就是這個有關心血管病的研究。
這個來自葡萄牙的研究包括了千多名 50 歲以下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當中過半都是冠心病。
五十還算年輕,為甚麼他們這麼早就有心血管病呢?研究仔細地分析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後,發覺基因只解釋了約 15% 的問題,而很多人都有多種不健康生活習慣。研究的結果是以這五種生活習慣的風險最大,分別是不運動、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
在以上這五個可控風險中,73% 的病人們最少有三個,相比之下對照健康組則只有 31%。
對於一系列心血管病的影響,每增加一個不健康生活習慣的風險是急速遞增的,一個風險是常人的三倍,兩個就變成七倍,三個就是二十四倍。相比之下單純的基因風險只會提升風險兩成到一倍不等,相比起兩個或以上的生活風險時,基因風險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即使有基因毛病也不是放飛自我的借口,若有家族遺傳病史的話就更應采取健康的生活態度,因為這些可控風險比基因更重要,影響更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