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4, 2020
聽着音樂温習到底會不會影響效率?
温習是一件非常枯燥苦悶的事情,大概只有極少數天賦異稟的天材級存在才會以此為樂,/一般人都需要在温習時用其他東西來調劑一下,例如吃零食又或者是聽音樂。
吃零食還好,可是聽著音樂來溫習很多父母是有會意見的,因為這等於是一心二用。
回想我中學的年代,每一次聽著音樂溫習都會引來母親在背後責備。
那到底聽著音樂來溫習是否真會事倍功半呢?
聽音樂會影響溫習效率嗎?
聽著音樂來學習的確是有一定影響的,學習時不單是要把書本的知識塞進腦袋,還需要融會貫通才成,而這需要用到我們的工作記憶系統。
工作記憶就是我們的中樞處理能力,負責比較復雜的認知作業,包括理解、閱讀、邏輯推理、運算等等。聽音樂雖然不會影響記性,但我們的腦袋得同時處理歌詞和學習內容,無可避免地會影響效率。
不過雖說是有些影響,但情況一般都很輕微。這研究就以 81 位大學生為對象,一半聽著流行音樂來學習,另一半在安靜的環境內學習,而結果是聽音樂確有機會影響工作記憶,但對多數人的影響甚微,只有工作記憶方面特別差的人才有實質影響。
當然理解能力不是學習的全部,在情緒低落時硬要學習那才是真的事倍功半,而音樂對提升心情是確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
有關音樂對情緒的影響,你可能聽過一個挺有名的莫札特效應。對莫札特效應的普遍說法是聆聽莫札特能夠刺激腦部區域令人變聰明,而後來更有人說莫札特的音樂能夠激發腦部潛能,促進小孩腦部發展等等。
不過實情是研究本來就跟聰明和學習成績無關,實驗的內容其實是在認知試驗前十分鐘聽莫札特的音樂,而結果是會令人的空間推理能力變得更好。研究員的說法是音樂能刺激腦部的相關局域,約等於提高了 8 到 9 點智商。
就是這樣莫札特音樂被曲解為能令人變聰明的利器,也讓商人們大賺了一波。不過後來的研究發現只是音樂令人的心情變好所以表現也好了,也不限於是莫札特才有效果,更以自己喜歡的音樂效果更佳。
所以音樂的”奇效”只是因為它能令人的心情變得輕松愉快,在學習時以音樂來調節心情提高效率是絶對可行的,問題只是要如何減低負面影響。
那除了挑自己喜歡的之外,怎樣才算是最適合學習的音樂呢?這研究就比較了音樂的類別還有音量方面的影響,而結果是音量在 61 分貝或以上的快歌最容易令人分心。
所以最適合在學習時播放的音樂是:
較低的音量,在 60 分貝或以下
節拍不要太快,拍子速度 BPM 在 100 以下
歌詞比較少的,純音樂會最合適
Saturday, January 18, 2020
疾病源於不幸嗎?
很多人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姨婆每天兩包煙一支酒,可是八十多還是活得好好。但那個可憐的表叔,不煙不酒每天還跑步鍛練,四十多就不幸患癌去世了。
表叔的運氣的確有點差,很多時候這些天悼英才式的疾病我們只能歸咎於命不好,而命不好比較科學的說法就是:基因問題。
基因異變與疾病
基因異變可分先天和後天兩種,兩種都可以引發疾病。人體雖有各種防範機制,但在數十兆個細胞這龐大的數量面前,再精密的機制也難免會出錯。以癌症為例,基因異變可以將大大增加癌變機率,一般人可以無風無險活過大半輩子,但基因毛病可以令你四十多就成為了高風險群組。生活習慣是可以控制的,因吸煙酗酒而患癌可算是自找,但基因是人力無法改變的,這就是所謂的”運氣差”了。
既然疾病由天定,若我的基因是命中注定是要早死,那即使生活規律健康效果也相當有限。那我豈不是應該看開一點,不理健康及時行樂便好?
在眾多基因異變當中單核苷酸多態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是最普遍的一個,簡單來說就是基因的編碼打錯字錯了一個字節。一般來說不會構成任何問題,但也有不少有名的致病例子,例如是乳腺癌基因 BRCA 的異變會令風險大增,不少類似異變和疾病之間的關系也有詳細記錄。要知道是否帶有異變當然要做基因測試,而這個目前為止最大型的研究就綜合了過去20年的數據,探討這些基因異變是否真的能准確預測各種疾病。
基因和生活習慣,那個的比重更大?
那到底是疾病由天定,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救你一命呢?研究結果顯示有些病症的確是基因問題比重較大的,例如克隆氏症和乳糜瀉這些腸道毛病,還有眼睛的黃斑病變,基因檢查能預測到四到五成。
可是除了這幾個少數例外,在大部份其他疾病包括癌症和腦退化症中,基因毛病只占 5-10% 成因。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基因問題不能代表你的命運,單憑檢測基因是無法准確判斷你會否患病的。
另一個基因不等於命運的好例子就是這個有關心血管病的研究。
這個來自葡萄牙的研究包括了千多名 50 歲以下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當中過半都是冠心病。
五十還算年輕,為甚麼他們這麼早就有心血管病呢?研究仔細地分析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後,發覺基因只解釋了約 15% 的問題,而很多人都有多種不健康生活習慣。研究的結果是以這五種生活習慣的風險最大,分別是不運動、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
在以上這五個可控風險中,73% 的病人們最少有三個,相比之下對照健康組則只有 31%。
對於一系列心血管病的影響,每增加一個不健康生活習慣的風險是急速遞增的,一個風險是常人的三倍,兩個就變成七倍,三個就是二十四倍。相比之下單純的基因風險只會提升風險兩成到一倍不等,相比起兩個或以上的生活風險時,基因風險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即使有基因毛病也不是放飛自我的借口,若有家族遺傳病史的話就更應采取健康的生活態度,因為這些可控風險比基因更重要,影響更大!
Saturday, January 4, 2020
這個最新的強力降血脂藥,真身大家都很熟悉
美國 FDA 最近批出了一個新藥叫 Vascepa,是用來降三酸甘油脂的。三酸甘油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太高的話可做成血管硬化,並增加心臟病風險。
藥的療效是經這臨床研究確立,研究包括了八千多名高風險病人,他們全都是 45 歲以上,血脂異常地高且有心血管病史。藥的效果相當不錯,能降三酸甘油脂達三分之一,也顯著地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不過這藥還有一行小字說是如對魚類酒產有過敏的話要小心過敏風險,若出現任何過敏反應便要立即停止服用,所以明顯是從海產提煉而來的。
再看看這藥的外觀,你可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大小,這種膠囊,除了顏色可能淡了一點,莫非是魚油?
沒錯,它真的是魚油。這藥的主要活躍成分正是 EPA ,亦即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補健品,魚油奧米加3。
奧米加 3 是一系列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但卻是維持身體機能所必需的脂肪酸,有著抗炎和降低心血管風險的功效。
奧米加 3 主要有三種,DHA EPA 和 ALA。除了 EPA 外 DHA 也是能降血脂的,另外一個叫 Lovaza 的降血脂藥物就是以 EPA 和 DHA 來作為活躍成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