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活力不像年輕時那麼好,動作遲緩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老人步履蹣跚原來不單是活力變差的證明,也可以被醫護人員用來判斷衰老的速度,甚至是未來十年的存活率。
走路只是很簡單的一回事,為甚麼可以成為一個可靠的健康指標呢?
走幾步就氣喘噓噓顯然就代表體能不合格,心肺功能極可能有問題。但除此以外走路涉及身體多個系統的協調,平衡力、關節功能、肌肉控制缺一不可,只要有一樣出現問題你想走快一點也走不了。所以醫生可以利用步速來作為一個簡單可靠的健康指標,來判定老人的健康狀況。
這文獻分析了11個來自英國的相關研究,共包括了五萬多人的數據,結果是比較快的步速 (約是每小時 5-7 公里) 代表體能狀況良好。走得快的死亡風險要低 20-24%,步速和健康的關系可以計算精細到每秒零點一米的單位,更與生存率掛勾,若老人的步行速度慢於每秒 0.6 米就代表健康欠佳了。
步速越快,預期平均壽命越長。圖來自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644554 |
步行緩慢不單是一個健康警號,對於日常生活也會產會諸多不便,不良於行的話就連過個馬路買個菜也有問題。今時今日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日常生活都得自己一手一腳搞定,要保證生活質素就得確保自己的行動力。可幸的是即使老人開始感到行動不便,每星期只需要一小時的急步行就能有效保持行動力,那等於是每日不到十分鐘的運動量。
這研究前後四年共收集了一千五百多名老年人的數據,在開始時他們全部都有下肢疼痛的問題,但全部行走良好。結果顯示在未能保持每星期一個小時運動量的群組中,在四年後有四分一的過馬路速度不合格,另外有四分一表示日常生活開始出現問題。相反運動量足夠群組的行動問題和日常生活問題分別要少 85% 和 45%。
當然對於關節炎患者來說,對於做運動可能會感到為難。但多運動不單不會做成損害,更有助舒緩痛楚,運動初期疼痛是身體的正常反應,只是表示身體還未適應而不是關節受損,只要循序漸進熟習以後疼痛就會漸漸減少。若沒有運動習慣的群組來說每周一小時是個好開始,對減低心臟病和慢性病也有很大幫助。
加快走路速度可以改善健康,效果對 50 歲以上老年人更是顯著。圖來自 https://bjsm.bmj.com/content/early/2019/03/01/bjsports-2018-100468.full |
步速與健康的關系雖然在老年人身上比較明顯,但其實早在中年已能反映健康。這研究也比較了其他指標,包括體重指數、腰圍、血壓、膽固醇和腦容量等等。最重要的是研究員也找來了一個八人小組,看參加者們 45 歲時的照片來估計年齡。
結果是各項健康指標由心血管系統到免疫系統,再由口腔健康到腦退化也和步行速度相關,走得慢的遠比走得快的差,就連照片也令人覺得比實際年齡要老。
所以 45 歲雖然還遠遠不算年老,但衰老的問題已能從步速反映出來,若自問真是走得有點慢,就該好好注意一下身體了。